欢迎来到河南省科学保健学会


欢迎来到河南省科学保健学会
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,凝练学会文化,加强学会思想建设,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学铸魂功能,厚植家国情怀,坚定理想信念,促进学会高质量发展,11月1日至3日,河南省科学保健学会党委书记、理事长王新春带领学会部分党员及会员赴安阳开展“探寻中华辉煌文明 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新时代担当”主题研学活动。
走进殷墟博物馆新馆,大家参观了“伟大的商文明”等”3个基本陈列,甲骨文等“4个专题展区,认真观赏了南屯甲骨、商司母辛鼎、“亚长”牛尊等珍贵文物,站在商王朝建立者汤的盘铭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,这九字箴言前,深刻感受到我们民族一以贯之的革新姿态、进取精神,中华文明从历史中演化创造、于传承中生生不息的守正创新之道。通过参观学习,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认识,认同中华文明辉煌的历史,增强了文化自信。
来到红旗渠纪念馆,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大家先后参观了“旱魔”“奇迹”“丰碑”“梦想”“精神”等展区,一副副珍贵的历史图片,一件件铁锤、铁钳等修渠实物,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奋斗故事,再现了那段“战太行”,建成红旗渠解决生存问题的光荣历史。20世纪60年代,林县人民为了改变干旱缺水的困境,从山西引漳河水入林县,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人,耗时10年,红旗渠工程全长近1500公里,削平了1250座山头,开凿了211个隧洞,修建过程中先后有81位党员干部和群众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,年纪最大的63岁,年纪最小的仅有17岁。大家全面了解了林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“劈开太行引漳河,誓把河山重安排”的修渠全过程,无不被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”的红旗渠精神所震撼。随后,一起参观了红旗渠分水枢纽工程分水闸,也是当年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典礼所在地,58年前,林州人民在这里欢庆渠成,58年后的今天,精神之河依旧奔流不息。
王新春在活动总结时指出,此次研学活动,既是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,走近殷墟博物馆、红旗渠,探寻中华文明渊源、夯实文化自信之基,感受红旗渠、学习红旗渠精神的具体实践,也是落实省科协党建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全体党员、会员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,以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勇气,推动学会工作高质量发展。研学活动结束后,大家纷纷表示,此次学习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。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,一定要立足本职,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,提高担当作为本领,为推进健康河南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!